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 夢想教室X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工作執行報告

夢想教室X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工作執行報告

    台灣公益聯盟(以下簡稱:本聯盟)由社會福利、慈善團體、專家學者、熱心企業及人士共同成立,以扶持、照顧台灣身心障礙、新住民、貧困家庭等弱勢,實現尊嚴、充分的社會福利與支持,並推動、監督台灣各項公共議題及政策為職志,秉持一貫關心 弱勢的宗旨。本聯盟於107年2月起投入「偏鄉教育與發展希望工程」,於多所偏鄉地區小學設立夢想教室,結合夢想天使供餐與陪伴,由具服務熱忱且修習教育學程或心理學系的大學生們進行課業與學習輔導,並聘請大學教授、諮商輔導博士、心理師及研究生等專業背景人員,協助孩子潛能探索及辦理親職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得到溫暖支持,進而提升其學習效果,同時也增進父母教養知能。自107年3月起,首先與新北市貢寮國小合辦綜合性課輔活動(含提升心理素質、生涯探索、親子閱讀及共餐)的「社會情緒學習(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SEL)」前導模式,亦以經費支持澳底國小辦理夜光適性揚優計畫,107 年 9 月開始亦增設和美國小的「夢想教室」,支助其學生至澳底國小參加跨校夜光課程(如閱讀與寫作、資訊科技與創客等),逐步扮演貢寮區國小校際課後多元學習資源整合的外部重要角色。另外,107 學年度上學期也在桃園市復興區光華與羅浮國小、宜蘭縣南澳鄉東澳國小陸續推動部落「夢想教室」課後方案(含假日科學成長營),嘗試朝向原住民啟蒙教育(Head Start)發展。長期願景則嘗試融 入家庭系統的改善措施,期望建立偏鄉社區長期營造的模式,為公益聯盟濟弱扶 貧的願景紮下一些根基。

新故鄉基金會於102年促成「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成立,開啟了埔里孩童學習玄樂的風潮,並於105年結合在地音樂資源,發起埔里「蛹之聲」因為培力計畫。108年6月起,本聯盟與新故鄉基金會攜手合作,連袂拜訪南投縣埔里鎮之大成國中、南豐國小及麒麟國小,分別達成三方合作的共識,於108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啟動「夢想教室X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以各校優勢及特色為基礎,規劃適合的音樂培力課程。另,本聯盟也集結心理諮商領域之專業師資共同帶領課後或假日之心理成長營活動,除了發掘孩子的音樂天賦外,同時也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創造力、團隊合作、品格等心理素質。期待在音樂學習及心理鍛鍊兩者雙管齊下,可以帶給孩子更多成長的養分,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茁壯。前述三所學校執行的豐碩成果分述如下。

  • 南投縣大成國中

大成國中弦樂團成軍已久,故第二學期課程延續上學期之相關弦樂課程,包括小提琴初級班、中提琴初級班、低音提琴初級班,外聘專業弦樂老師教授,每週各一節課、每次時間50至60分鐘,共計20週。大成國中弦樂團成員共計40人(含畢業生13人),依程度分為A團(31人)及B團(9人)。

在教學上,大成國中弦樂團系統性地培育學員,從初級團員的基礎練習、參與合奏練習、鼓勵各項個人比賽到團體重奏比賽,都有一定的步調與進度,累積穩定的實力基礎。同時,也落實蛹之聲「大手拉小手」的傳統,即具有一定基礎的學長姊,需負責教導初學者,一邊付出,一邊自己不斷精進,長久下來,孩子們眼中不會只有個人的成績,更會懂得回饋,在促進弦樂團整體程度提升的同時,也營造出良性的學習氣氛。

在與學校的配合上,每年固定辦理畢業音樂會以及校內公演,都獲得校方及家長們的支持肯定,學員有固定展現舞台,激發學習動力,對於弦樂團的長期發展是重要助力,尤其家長的支持網絡,可分擔學校行政系統的不足,讓弦樂團與家長緊密連結,學員們也有較完善的學習環境。此外,每年也配合Butterfly的公益演出,連續至社福單位義演,包括菩提長青村、阿尼色弗兒童之家、樂生療養院等,讓孩子跨出校園,學習用音樂對社會付出,藉以增強生命的厚度。

因為目標與責任明確清楚,大成國中弦樂團一直在穩定中成長,許多畢業後的學長姐也會主動回來幫忙音樂會演出,讓這個團體更加壯大。


(南投縣立大成國中弦樂團受邀 109 全國語文競賽閉幕典禮開場演出)

  • 南投縣南豐國小

    南豐國小弦樂團成軍不久,初期相關器材非常缺乏,孩子只好拉空琴,拿琴弓揣摩拉琴按弦。因此,參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之後,將可更加得到較能永續經營的外界公益資源,使得弱勢孩子也能靠音樂來翻轉生命。

    從108年第一學期開始,本聯盟支持學生學習大提琴課程經費,師資為外聘專業弦樂老師教授,每週九堂課、共計 12 週,學生約為 39 人(近全校總人數)。本聯盟另加派專業人員於週六上午到校帶領三次的「歡樂賽德克週末營」,對象為中高級全校 30 位學童。此聘請諮商心理博士謝蕙春心理師及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陳奕安博士生/諮商心理師共同帶領。一學期下來,總計受益學生達 543 人次,聘請師資 42 人次。第二學期延續這學期仍延續上學期所開設的大提琴課程,並由原先的 12 週增加至 19 週,但每星期減為六堂課,師資改聘張伯達弦樂老師擔任。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共40人參與。

    南豐國小規劃是以全校一起學習為目標,希望每個小朋友都有學習的機會,日後無論他們是否走上音樂之路,至少都已奠定基礎,有助於日後在音樂領域上的深造,或者單純感受音樂之美、陶冶性情。但實際執行上,遇到級任導師無法配合、家長的支持度較弱,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這學期,各年級每週只上張伯達老師一堂課,時間不夠、無法累積,而且平日各導師們並無音樂專業、無法督導練習,以致學生程度較為停滯,無法跟3、4 年前的學生相比。唯 5、6年級因劉淑慧主任有另排時間督促,此兩個年級學生程度較好。此外,1 年級的10 位小朋友,則較具學習潛力,導師陳文芳老師亦較注重音樂學習,校方對這一班學生也較期待。

(大成國中弦樂團至南投縣南豐國小音樂交流)

  • 南投縣麒麟國小

    2016 年麒麟國小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開始合作,並擇定豎笛團最為學校特色音樂之發展。陳順興校長為臺南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系畢業,曾學過大提琴,他主動邀請 Butterfly 交響樂團到學校表演,並加入「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培養學生們吹豎笛,他發現, 學生們在自信與表達方面有很大進步。有一次他帶學生們去音樂廳,孩子們反映「好震撼,竟然有這麼好聽的音樂」,因此深覺孩子們學樂器、讓音樂走進生活,使他(她)們的 人生更豐富。

   108年第二學期開設管樂相關課程,這學期開設管樂相關課程,以豎笛為主,師資為外聘專業老師教授。以每週上三天 課,共計 20 週,學生為 14 人,占全校人數 30%。

    本學期中以分團的方式進行上課,A 團為高年級已經學過一年以上或程度較好的學 生,B團則是中年級剛開始學豎笛的學生,每週會有三位老師針對此兩團分別授課。這學期以表演及知識性的曲子優先,曲目為 Do Re Me、龍貓、幻化成風、月亮代表我的心, 教學中亦會帶入經典的音樂劇、流行音樂、動畫配樂等等,讓學生不只是單調的學習音樂,在社團課中也可以快樂的學習成長。

結語: 

    由「世界上多一把小提琴,就會少一個罪犯」、「一把小提琴比一瓶藥丸好」等名言,在在可見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公益聯盟秉持社會關懷、扶弱濟貧之初衷,自成立以來在偏鄉孩子的教育工作一直是不遺餘力,未來也會積極地投入孩童音樂教育培力的工作,許孩子們一個有希望、有夢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