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 【生命力徵文-生命文學系列】兒子的玩伴兼保姆 - 張維萍

【生命力徵文-生命文學系列】兒子的玩伴兼保姆 - 張維萍

我有一位因為疾病而後天失明的全盲姊姊,聽說後天失明之人要經過七個過渡期才能重新走入人群,至少也要三、四個心境的變化期。不過我這位自稱粗神經的姊姊,一個期也不用,自然而然便接受了自己的新身分。姊姊不算厲害,因為我聽她說她那些盲友個個都比她厲害,我要說的也不是他們那些和明眼人能一較長短的技能,而是她對我的幫助。

兒子出生後,我和先生上班忙碌,因此兒子和爸媽及姊姊相處時間比我們夫妻多,兒子雖然也黏我,但他最黏的是姊姊。為什麼呢?大概因為從他還躺在嬰兒床裡時,白天陪他時間最多的便是姊姊了吧?這可不是形式上的陪,而是有互動的。

👶 盲人能單獨照顧小孩嗎?當然可以,他們只是看不見,但還有聽覺、觸覺和靈敏的感覺。兒子還睡在嬰兒車裡時,姊姊總能在第一時間聽到他小小的伊呀聲,迅速來陪他,抱起來說說話、唱唱歌,哄他入睡,再大一點,抱他到陽台看外面的汽機車。

兒子開始學翻身時,姊姊會聽聲辨位,估計好兒子與床緣的距離,將他抓回來躺平重新翻。不怕不小心疏忽了讓孩子掉下床嗎?不怕!姊姊陪著兒子時是很專心的。兒子開始會爬時,一樣逃不出姊姊的魔掌,爬出一段距離或爬到不該去的地方時,比如想爬上床頭櫃或去摸小桌子,立即會有一雙魔手從背後伸來,將他抱回原點。你以為只是這樣嗎?不!不!不!姊姊還能幫兒子換尿布、餵奶、穿衣服。

等兒子會說話,會走會跑,會想要人跟他一起玩玩具或遊戲時,陪伴他的仍然是姊姊。阿公阿嬤不知道怎麼跟他玩,爸爸太忙沒時間,媽媽耐心不夠,唯有姊姊這個阿姨有時間有耐心,溫柔又肯扮小裝嫩,還幾乎有求必應。

🚗 兒子要玩玩具車,還要編劇情,姊姊就陪著他天馬行空的自編自演;要玩黏土或動力沙,手巧的姊姊即使看不見,仍然可以照兒子的要求捏出令他滿意的造型;玩積木或磁力棒時,一樣可以靠摸索就拼出兒子要的機器人、飛機、房子等;玩幼稚的棉被車,姊姊會自降年齡和他玩,兩個小孩一起在想像的世界中馳騁,帶著布娃娃們共同出遊。

除了因為看不見而不能陪兒子看書或教他認識圖片,姊姊是陪吃、陪玩、陪睡的三陪阿姨,上幼稚園之前,兒子午睡都要找姊姊一起睡,甚至有幾次連晚上也要找姊姊,硬是不肯跟我們夫妻睡,唉!心碎啊!雖然姊姊無法唸書上的故事給兒子聽,但姊姊會自己編故事,還能隨著兒子發散的思維隨時修改,看看,多貼心哪,多麼年齡和智力都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好伙伴。

💗 也難怪兒子愛黏著姊姊了,小時候一吃完東西就要拉姊姊跟他玩,幼稚園放學一回到家就找姊姊,看電視時總愛賴在姊姊懷裡,想到了就撒嬌要姊姊抱,連叫他去洗澡,都會跟姊姊依依不捨的道別,帶他出門時,那要斷不斷的黏呼勁兒,只差沒要姊姊十八相送了。

姊姊的功能不只在三陪,而是總能敏感察覺孩子不在他應該待的地方,比如有時姊姊要忙自己的事,兒子和他阿公在看電視,阿公完全沒發現孩子不見了,而姊姊卻能在忙碌之餘有所察覺,去某個房間把正在調皮亂摸東西或想爬高的兒子抓回來,就像有開著雷達感應似的。

姊姊不只能滿足兒子各種要求陪他玩,她也是兒子被大人罵了後,尋求安慰的港灣,更能為他解答心靈上的疑惑。就是這些生活上的零零總總,姊姊不需要我太多的照顧,反而幫我把兒子照顧得很好,既做了保姆也做了玩伴,兒子即使是獨生子,即使沒有鄰居小孩跟他玩,但他的成長上從來不曾出現缺少同儕相伴的問題。

😎 因為家裡有姊姊這個盲人在,兒子不止善良貼心會照顧人,學習各種家事也不會抵觸,因為他也想照顧姊姊,一般來說,有父母幫忙帶小孩是最好的,但又擔心隔代教養會寵壞孩子,我家兒子呢,本來是要讓阿公阿嬤帶的,結果他身體是阿嬤養大的,心靈卻是阿姨帶大的,感謝姊姊,有你,真好!

📃 編按:維萍,家裡雖然有個全盲的姊姊,但姊姊卻是她育兒時期的最絕佳的幫手,有著敏感的聽覺、觸覺,成為協助他育兒的好利器,大多數常人能做的事,視障者也都能做到,維萍認為姊姊不是家裡的累贅,生活中能獨立自主,還能反過來幫助他,期許能扭轉社會大眾對視障者的偏見與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