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與權利徵文系列】臺北好行 - 小可
放我出去!🥲
春天的陽光,照在翠綠的樹梢上,彷彿灑了一層薄薄的金粉。陽台上飄散著百合花香,蝴蝶在花瓣中翩翩起舞,吸吮花蜜;桂花枝上有一隻白頭翁啁啾呢喃,彷彿提醒著我:春光無限好。我想出門,但是整條腿裹著厚厚的石膏,我走不動。更慘的是:剛動完手術出院,醫囑半年內患肢不能著地,在家移動要用拐杖,出門就得用輪椅。一旦再跌倒或打了鋼釘的股骨沒長好,將來連換髖關節的機會都沒有。而現在,獨居的我,沒人幫忙推輪椅。
💔在此半個月前,一個春雨綿綿的午後,我上街購物。下了道南橋,人行道上停滿機車,我只好走到大樓旁大理石材質的建築物退縮地上。一不小心,跌了一跤,爬不起身。救護車送我急診、禁食、手術……一切來得太快,猝不及防。
接下來住院的一週中,趁著有醫療團隊諮詢指導,奮力學習:一個人,在都市公寓,求生存。
出院後,日復一日,我眼巴巴地待在家中,雙手拿著助行器連轉三圈喬位置,艱難地打開冰箱取食材,在流理臺上清洗後,放到電鍋中煮菜飯-這是我能想出最簡單可行餵飽自己的方法。閒下來時,擔心半年沒運動,肌肉是否萎縮?如果骨骼未能癒合,將來需坐輪椅時,會不會像個廢人要人侍候?屆時我豈不成了「造糞機」?如此一來,我活下去的意義在哪裡?眼前不斷放映著災難片與自我詰問,逼得我透不過氣來。
窮極無聊時,腦海中浮現市場上販售金黃酥脆的鍋貼;香味四溢的芝麻糊、五彩繽紛的水果蔬菜、連臭豆腐和韭菜盒子都讓我垂涎。這些平日唾手可得的小吃,如今咫尺天涯。
歷經多次回診、復健。重見天日時,已屆霜降。自由行走的代價是:得推著看起來老了三十歲的助步車防跌。
🚶♀️ 我急切地出門探訪繭居時念念不忘的菜市場和圖書館。只是,新光路、秀明路的人行道上布滿路障,常冒出變電箱、紅綠燈或路燈基座、公車站牌、二手衣回收箱、洗車場、停放的機車攔路,助步車寬逾兩尺,無法通行;正常人走在指南路的人行道上,晴天時摩肩擦踵,雨天時寸步難行。其餘斑馬線上、巷道中,機車如狼、汽車似虎。在強凌弱、眾暴寡的都市叢林中,行人步步驚魂。
有一天閒晃時,發現區公所要辦參與式預算提案審議工作坊。其作法:由市民在工作坊中提案表決,立案後涉及提案內容之主管機關與提案人協商;接著專家審議;完成後市府協助行銷;經 i-Voting 通過後執行。百無聊賴的我眼睛一亮,立刻報名。
🙌 隔年1月,我準時出席工作坊會議。區公所禮堂中放置幾張大桌,桌旁有數張椅子。由一位研究生擔任桌長主持會議。市民隨機就坐,坐滿後桌長引導發言,各言爾志。座中一對夫妻想解決里內坡道路面止滑問題。我靈感乍現:何不趁機改善困擾我多時行的問題?提出「人行道整平、拓寬,路權回歸行人」的訴求。很快達成共識,以「文山區人行空間友善計畫」為題,作成看板。詢答後,經與會人員投票,過關立案。
3月初,區公所邀請涉及提案內容之市府權責機關代表與提案人,討論提案執行範圍、項目或替代方案。共同決定各子項如何執行。我暗自盤算:如果放手由權責機關通盤處理,目前固然省事,但未來市府到底怎麼做?我無權置喙。如果研提計畫,就算將來 i-Voting 失敗,一切歸零,至少給了我行銷理念的機會。雙方討價還價後,決議進入專家審議階段。
接著,區公所要求我在10日內繳交計畫書,否則視同撤案。看到公文我愣住了,這麼急迫?立刻請承辦人提供地圖、人口統計等資料。她馬上回應,不僅滿足我的需要,還要五毛給一塊地寄來計畫範例、告知評估指標為「公益性、適法性、預算可行性」。權責機關更積極,立即來電請我確認計畫項目明確路段,邀集公共運輸處、停車管理處與交通警察大隊、公園路燈管理處、台電、交通管制處、區公所、里長辦公室…洋洋灑灑十多個機關實地會勘。大夥看著我推助步車在人行道上蹣跚而行,拍照存證。
計畫繳交後,區公所立即舉辦提案審議會議。由各提案權責機關與提案人逐案攻防。專家與公民審議團體代表詢問相關內容。接著,由專家投票,統計結果。
💓 我原本抱著輕鬆的心情單槍匹馬與會。到了會場,看到森嚴的場面:長方形的會議室內,權責機關與提案人分坐兩邊,中間馬蹄形的會議桌坐著11位公民審議團體代表、專家。接著發現其他提案人不是由里長領著龐大的教練團與啦啦隊上陣,就是攜帶厚厚一疊市民支持之聯署書及詳盡的地圖、法規資料出席。我兩手空空,全身發顫。必須將身體緊壓桌緣,以免怦怦亂跳的心臟破胸而出……
輪到我報告時,鼓足勇氣,針對評估指標發揮:政府守法是立國基礎,依法行政更是法治國家基本原則。法規明定人行道淨寬不得小於1.5公尺……如因設置或管理欠缺,致人民權益受損,受害人可依《國家賠償法》求償,因此必須移除人行道上之障礙物,以符法制。再者,因應超高齡社會失能人口增加,提供安全通用的人行道,才能維護全民生活品質,是以,本案具有公益性。第三,高齡失能者與身障者獨立出門維持身心健康,將減少健保醫療費用與長照成本,降低公共支出。本案訴請移除部分路段障礙物,預算可行性高。
瑟瑟發抖的口述,竟獲得專家青睞,全數綠燈通過。
好不容易鬆了一口氣。沒想到又收到區公所承辦人通知,要我在半個月內,製作90秒的影片,供市府行銷。頓時晴天霹靂,眼冒金星。六旬老嫗做影片?對於其與紙本宣傳單內容之區隔、影片分段分鏡、影音對位、剪接技術、旁白配樂……我一竅不通,也沒有工具。唯一會做的,就是喊救命。
我line朋友。不到一小時,兩肋插刀的貴人回訊了。他介紹我一位眼光精準、觀點犀利的電視台退休記者,協助我凸顯問題的關鍵性與必要性,我們組織群組,成為討論園地。記者大師輕鬆地教我先寫稿子,說明理念,再用手機拍攝影片,就完成啦。但是,從小缺乏自信的我對攝影機過敏。別說錄影了,看見手機對著我拍照,都彷彿有人拿槍瞄準我,這可怎麼辦呢?我想起自己曾做過投影片,由學妹配樂,後製影片。決定從此處著手。我先做了份投影片傳到群組,記者大師委婉回應:「妳在地第一手的觀察,應該最貼近真實。另外,地圖解析度要高,專案範圍要標示清楚。」我的朋友直率地說:「旁白要凸顯自己的角色,不要天下為公的全稱表述。大家要的是『觸感』,不是『正義感』。」
💘 這段話當頭棒喝,敲醒了我。觸感?太棒的提醒。我記起骨折時痛徹心扉感、躺在馬路上無法動彈的無助感、急診時醫師禁止我下床,要插導尿管的羞辱感、臨時找不到看護,請閨蜜幫忙拿尿盆的尷尬感、同意書上陳述長串死亡或手術失敗風險,卻仍得硬著頭皮簽下去時的恐懼感、囚居在家半年連回診都得有人幫忙推輪椅的鬱悶感、未知預後的忐忑感、推著裝滿食物與書籍沉重的助步車,走在人行道上,卻因停放摩托車擋路時的進退兩難感、木柵路上明明是綠燈卻過不去,只因斑馬線上塞滿對向汽車時的挫敗感、巷道中行走被後面汽車像趕小狗般地按喇叭催促讓路的憤怒感……所有記憶全部浮現。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兩天後遇見物理治療老師,說起我的困境,他連忙說:「時間緊迫。我有位朋友,電腦很強,請他幫妳。」
我吃了定心丸,回家做powerpoint,寫旁白。傳給那位素昧生平、自稱「老師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的男士,他立刻做好影片。我請朋友和閨蜜們提供意見。毀譽參半。記者大師不忍傷我,僅要我改善吃螺絲的旁白。閨蜜可沒這麼客氣,直白回應「太情緒化,而且突兀,讓人無法理解妳的訴求……」
閨蜜神通廣大,傳來製片級專家的建議:教我分段、每段大意與所占比例。我如獲至寶,照著語速,計算字數,撰寫旁白,重作投影片,算好秒數影音對位,再請朋友製成影片。使出吃奶力氣,以及所有天使相助,影片總算如期完成!
需多少票 i-Voting 才會過關?區公所說得超過4000票始能成案。選舉人資格為:年滿16歲、設籍、居住或於文山區就學或就業者。我傻眼了。我個性靦腆,不分長幼、遍布全世界的臉書朋友未滿400人,去哪裡生出4000張票啊?況且,疫情方殷,梅雨不斷,又碰上期末考,大家躲在家裡,肯定影響選情。承辦人安慰我,屆時市府和區公所會配合辦活動,共同努力。
市府行銷平台開放後,我趕緊將訊息轉貼臉書,同時,寫信給市議員及曾擔任評審的政大教授懇求支持。另情商區公所提供宣傳單張,助我面對面行銷。教授回了我一封溫暖的信,告訴我會請學生把訊息傳到網站,請同學支持。朋友們則以各種方式,請住在文山區的親友相挺。
6月1日一大早,我上網投票失敗。立刻打1999詢問。轉到市府資訊處依然不得其法。試了又試才發現,網路投票早上9點才開始。教會朋友説她也被卡住。我們一起寫出投票SOP轉傳,獲得熱烈迴響。當天票數名列第一。
隔天推著助步車行銷。不知道究因詐騙猖獗,抑或疫情方殷。拜票時對方的反應彷彿我臉上寫著「騙子」(投票須提供身分證字號與生日資料)、背上貼著「瘟神」。看到我不是躲得遠遠的,就是頭搖得像搏浪鼓。一上午全無斬獲。有人提醒我:何不把紙本選票送到里辦請大家填?一語點醒夢中人,我到區政大樓國稅局,請申報所得稅者填寫紙本選票,填完後逕送經建課換取禮物,總算有了轉機。
🤧 有一天我累得趴在助步車行走,碰上兩位年輕男子,他們二話不説地掃Qrcode投票,其中一位自稱是物理治療師,要我推著助步車走給他看,當街為我調整助步車把手高度。果然,調整後走起來輕快不少。旁邊的男子也沒閒著,已把訊息傳給他的朋友群組。
傍晚在小吃街徘徊,想吸引覓食的學生支持。一位男士叫住我:「大姐,你這樣很沒效率耶!建議你到政大拜票,他們會接受人行道通用設計概念。」當時政大因期末考圖書館全天開放,我雖然擔心被學生轟出。為了選票,仍硬著頭皮小聲拜票。忘不了那些善意的臉,即使被打擾,依然耐心投票。
就這樣,在區公所全力支持,親友與政大師生鼎力相助,文山區民善意相挺下,15天內,獲得15000多票。提案通過。
成案後,市府新工處、公園路燈管理處、交通管制處、公共運輸處、停車管理處與交通警察大隊等機關多次會勘,認真執行,移除路障。
👏 我衷心感謝高效能的市府團隊,與所有熱情且高素質的親友、市民,共同協助我實現祈願:臺北好行。
🙇♂️ 作者簡介與作品發想:我罹患小兒麻痺,年輕時除了行動稍有不便、不能上體育課之外好像與常人無異。邁入不惑之年後小兒麻痺症候群出現,骨密度下滑。一次因人行道停滿機車,不得已走在大理石材質的建築物退縮地上,因天雨路滑跌倒,造成粉碎性骨折。復原後無意中發現台北市推行「參與式預算案」。為了讓人行空間更適合高齡者、失能者獨立行動,爰提案「文山區人行空間友善計畫」,經過朋友協助與台北市民支持,高票通過,市府落實執行。
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我想藉此文章,呼籲用路人扭轉「以車為本」的觀念,調整為「人行優先」。同時也鼓勵身障者積極、理性地表述自己的需求與困難,爭取支持,為自己也為其他失能者,打造宜居環境。
💌 邀請您為支持身心障礙朋友盡點心意:https://neti.cc/dDV17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