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 【身心障礙與權利徵文系列】如霞瑰麗的一頁 - 杜弘毅

【身心障礙與權利徵文系列】如霞瑰麗的一頁 - 杜弘毅

🪷 擔任教職多年,時光荏苒,總讓我不得不感慨時光飛逝,每到鳳凰花開的季節,木棉綻放枝頭,驪歌輕唱,驀然一驚,又有一群孩子要畢業了!

其實,從學生入學的那一刻起,懵懂的生命便開啟豐富精彩的扉頁,過程中由青澀到懂事,難免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他們充滿不確定又無限可能性,常常來不及謹慎思考,就急於表達自己的感知。但即便如此,經由長時間相處,我依然深刻感受他們清純、正直、善良、忠厚的人格特質,以及來自青春擋不住的生命活力。我確切明白給每個學生更多自由空間,尤其是對具有獨特個性、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的學生,更多寬容和耐心,惟其如此,才能釋放無限創造力與可能性。因為,學生猶如嫩芽初發的春季裡含苞待放的花蕾,一個個等待綻放成甜蜜的花朵,那自然流露的風華正是生命中最精彩的演繹,歡笑和汗水如同不受限的畫筆,恣意揮灑著美景一片丰姿無限,譜下年少時的詩意篇篇,如夢似霞。

因為觸動,人萌生改變的契機;因為感動,心綻放正向的力量。如今,隨著融合教育的推行,「班班有特殊生」成常態,讓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能盡可能的安置在普通班級,並透過抽離或是外加的方式,以部份時間到資源班接受個別化的教育與輔導。因此,我也接觸過不少具備身心障礙身分的學生,包括學習障礙、妥瑞氏症、自閉症及智能障礙學生。長久以來,即使身心障礙孩子有個別間和個別內在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個案,不管習性、特質、行為、學習方式等等都很不一樣,但其所被賦予的標記也經常是消極且負面的,一直被視為弱勢的一群。我想,既然有緣師生一場,我更希望能透過各種方式深入了解他們,進而協助、引導他們。

🙇‍♂️ 在教過這麼多孩子中,印象最深刻非阿良莫屬了。當時,五年級剛分班時,阿良就被分派到我們班。阿良是個輕度障礙的學生,幾堂數學課後,我就發覺阿良連基本四則運算都還不熟悉,而阿良的注意力、記憶力及學習力均比一般學生弱,因此在教導一項概念或技能時,必須提供大量練習機會,即使在學習後也要不斷地反覆練習並與實際生活連結,否則很快又會忘記。在家庭訪問後,發現阿良父親平日以打零工和撿回收維生,收入極不穩定,加上母親又早逝,因此家中連廁所都極為簡陋,晚餐也是有一餐沒一餐的,是個相當需要幫助的學生。但樂觀積極的阿良,一回家就忙著幫父親整理回收的東西,這更是令我感到滿滿的不捨。於是,兩年來,我主動幫阿良申請各種補助,包括午餐費、書籍費、畢業旅行等費用,並透過善心人士的幫助,讓阿良每晚及寒暑假時,至少還有熱騰騰的便當可以吃。

我想,每個弱勢學生天生就有自己學習魔法,在耐心指導過程中,就能展現出獨特的潛能。因此,我告訴阿良的父親,我除了是阿良的班導師外,平時也擔任高年級學習扶助的任課老師,希望他能同意讓阿良放學後也能繼續留校學習,讓阿良能有更多時間,從最基本的觀念學起,先把基礎能力重新建立好。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阿良的數學成績雖然沒有突飛猛進的躍進,但至少已經克服對數學的恐懼,也不再放棄學習了。

平時,我也積極營造融洽氛圍,引導班上學生接納每個人,並從一次次的對談、討論中拉近彼此的距離,在此同時也訓練阿良的表達能力與給予表現能力的機會。或許,他的動作比較緩慢,完成工作的品質也沒有如同一般學生那麼好,但我堅信他具備足夠能力完成打掃和值日生等工作。透過協調與分工,也讓阿良從活動中體會自己是班級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學習到如何服務他人,為班級貢獻一己之力,進而養成責任感與榮譽感。而其他學生也因其不會享有特權而更願意接納阿良,並且從彼此互動中,產生一種「相濡以沫」生命共同體的感覺,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接納學習,是一堂更貼近生活的生命教育課程。

而阿良最大的興趣是畫畫。我想,對阿良而言,生命就像一幅畫,從工具選擇、媒材介紹和運用、主題的決定都會事前審慎評估。在追逐夢想的輪廓上,確定目標後開始上色,用全身的力量挫拍揉抑掃,開啟對比重疊,頓悟透明厚實,譜出明與暗的靈魂。阿良在畫中創造的豐富肌理痕跡,正詮釋自己的審美觀念及價值取向,而純粹用心融入線條純粹的禪韻,是輕柔軟語的色澤,抑或鏗鏘動人的豔麗,方能侵入心扉不已的感動,迴盪心靈深處。即便阿良的每一步都比別人走得艱辛,但仍堅持展現獨特繪畫技巧,朝繪畫的夢想邁進,用藝術創造自我價值,對生命樂觀與不放棄的堅持,著實讓人感動。阿良不但用他最愛的畫畫來開啟我的心眼,更繪出自己的精采生活,讓我更加相信學生的潛力無窮。愛,是良藥!我想,只要我們願意耐心陪伴與鼓勵,給予機會學習與實踐,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且有足夠能力的。

🫱 此外,談起「聽障」,大家會聯想到配戴助聽器或透過手語才能溝通,而阿明也不例外。升上五年級的阿明,剛來到班上時,我就察覺到這孩子與眾不同,認真又有禮貌,但只要在充滿各種聲音的環境,對聲音辨別程度就非常不好,必須透過清晰的說話聲、清楚的唇形,搭配適度臉部表情和手勢等身體語言,才能和阿明溝通。但說話速度不必刻意放慢,也不必誇大口型,只要以不疾不徐的速度即可。

與阿明媽媽深度訪談後,我這才了解阿明因先天聽力受損,從兩歲半就開始戴上助聽器,起初生活起居沒有太大問題,但在中年級時隨著聽力的逐漸退化,出現人際溝通的困擾,原先能做到的事情變得越來越不容易。升上四年級後,對聲音的辨識能力嚴重退化,在與他人溝通時,除了助聽器外,經常還得需要藉由讀唇來幫助理解,因此也會被部分同學嘲笑,若沒有輔具協助,挫敗感更是排山倒海而來。

👏 不過,在上國語課時,我察覺阿明展現非凡的學習天賦,豐沛情感的他,喜歡藉由寫作抒發內心世界長期累積的思緒。而他的文筆極具開創性,處處可見細膩的筆觸,表現出被注目的溝通渴望。因此,我經常鼓勵阿明勇於突破框架,並給予各種學習機會,如參加語文競賽或團體活動,並肯定其在各方面能力,期許他不要自我設限,要多與班上同學互動,若擔心被嘲笑而封閉自我、喪失學習機會,真的非常可惜。唯有保持對外界事物的觀察與興趣,透過文字或圖畫表達自我感受,才能深層挖掘萬象深刻的內蘊意涵,未來也更容易找到一片天。

🙇‍♀️ 而阿瑄則是曾教過的另一位輕度智能障礙的學生,由於父母離異的緣故,阿瑄主要由爸爸撫養。國小四年級時,由於爸爸再婚,阿瑄又跟著爸爸、繼母和陌生的弟弟重組一個新家庭,複雜的家庭背景,不僅讓阿瑄很早就接近放棄學習的狀況,衣服也常髒髒的。而資源班教師施行智力測驗後,發現阿瑄的智商是介於輕度智能障礙與一般生的臨界點,因此進一步申請特教資源中心研判,最後綜合研判結果為智能障礙。一開始,由於班上同學並未了解阿瑄,全班都有點排斥她,也沒有人要和她互動,還有幾位較頑皮的學生,每次經過她身邊都會故意掩鼻,偶爾也會出現一些非常不友善的言行舉止,包括刻意避開、不友善眼神等等。在課堂上,阿瑄也因缺乏學習動機及興趣,時常撐著頭在課本上塗鴉,對於數學的概念及理解、思考題意也有明顯的學習困難。

💖 為了改善阿瑄在班上與同儕互動的狀況,我先透過相關影片進一步讓班級學生了解身心障礙者的狀況,再經由不斷溝通引導,營造正向的班級氣氛,教導班上學生以寬廣包容的心,來接納和尊重具有特殊身分的同學,我會讓學生們感受到,在班上所有人都應該受到尊重,大家應該要學習包容彼此的差異,一起合作。此外,我也會和班上學生討論特殊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處,並思考阿瑄可能需要哪些協助,並引導班上學生了解到,自己沒有這些困難是一種幸運也是種幸福。不久後,班上同學也接納了阿瑄,每次分組討論時,也願意和她一起互動。當然,阿瑄也順理成章成為了我課後學習扶助的學生。

迄今,我擔任高年級學習扶助也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即使這群學生多數來自弱勢家庭,學習動機普遍較弱,也很難有外在的誘因。但即便如此,我確切明白教育是生命的傳遞、是真善美的傳承,更是改變孩子生命的重要力量。我時刻提醒自己回到真心、莫忘初衷,因為教師不只是「經師」,也更該為「人師」才對。因此,我會針對個別學生去發現、去了解問題的癥結,加強他們的基本運算能力,再透過細心的講解與說明,並依據學生的學習反應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與進度。或許有人會覺得我怎麼會花這麼多時間備課,又不符合經濟效益,但我就這樣默默地用心去做,認真的規劃每次的課程進度與講解方式。因為這些學生在班級上課時,對於老師講解題型時並無法即時掌握到重點,以致於對學習產生莫名恐懼,甚至會自暴自棄,因此唯有給予最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才行。我也確信,只要是出於真誠的,也會觸動真誠,並且贏得真誠的回應。

📖 而學習扶助不僅是補救學生在學習上不足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信心與學習動機,找出每個孩子的亮點並給予適時的關愛與鼓勵,積極協助孩子建立成就感及自信心,讓他們更願意學習。自信心,其實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許多學生不是真的能力不足,而是因為自信心不足,認定自己一定不會順利完成,因此半途而廢,甚至連嘗試都不想嘗試而與成功擦身而過。因此,應學習不斷對自己進行正面心理強化,避免對自己進行負面強化。在自信的基礎上去經驗挫敗,在肯定的支持中去享受學習歷程。

我想,學習是長久的,成效或許無法立即性呈現,但是只要願意持續耕耘不放棄,在學生認為陌生或困難的領域及學習階段,適時伸出援手,幫助眼界有限的學生不斷累積精熟與進步的經驗,他們必定會更有自信心,願意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學習。

因此,每次在上學習扶助的課程時,我總會讓學生練習五到十題的數學題,有時搭配學生分組到黑板進行輪流出題互考,讓學生有同儕合作、觀摩學習及互相幫忙的機會,並給予適當的點數,讓學生可以蒐集點數換小贈品,也讓學習產生更多變化與樂趣。曾經也有兩位學生還因此榮獲「高年級學習扶助績優楷模特優獎」,無形中也強化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 態度,才是學習的關鍵!經過長時間的相處與陪伴,讓學生們知道他們不孤單,真的面對挑戰,其實也沒那麼困難。透過每次的練習題目與不斷強調數學概念,不但給了孩子解題的自信心,讓他們更加信任自己,進而提升學習動力,也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度負責任的態度。我也發現到,當學生有自信後,上進心也大大提升,回原班級上課時也更專注學習了,不只各科成績進步,最重要是學習態度的正向改變。

有鑑於教育是生命的傳遞、是真善美的傳承,更是改變孩子生命的重要力量,「莫忘初衷」,我總這樣不斷提醒著自己!教育是以生命影響另一生命的旅程,因此須秉持教育熱忱,提供學生以愛為核心的優質學習環境,營造充滿教育愛、師生情的氛圍,師生之間相互關懷,讓班級像個溫暖的家,每個學生都能在這個團體中快樂學習與成長。我深切明白教育是一份神聖的工作,在與學生互動中,方能教學相長,用感動照亮彼此!學生若像船舟,老師便如港岸,當那一葉葉扁舟流經身旁時,我更應自我砥礪,讓自己成為綠蔭如蓋、繁花似錦且可靠的港岸。期許自己持續發揮教育愛和專業精神,幫助更多學生,成為學童生命中的貴人,用愛心與熱情關懷學生生命的良善心靈,能成為一個具教育愛、專業力的良師,點亮孩子的青衿歲月,成就每一個孩子,點燃孩子們未來無限希望與可能!

🍂 此刻,六月徐風輕拂在畢業生的臉上,流露了無限的離別感傷,卻也帶來無窮希望。許多往事一經觸動,有如風湧雲捲盡在眼前,數不盡的點滴互動全化為回憶,總不自覺對生命中悲喜交集,得失交錯的突兀情節感動驚嘆。生命可以積極地開出絢麗繽紛,也可以消極度日暗淡無光,未來要多寬多遠,取決於態度的始然。唯有用心生活,方能譜下如霞瑰麗的生命樂章。

🌺 畢業典禮上,在行謝師禮時,阿良送我一束花,對我獻上一個大大的擁抱,並真誠向我說:「老師,真的真的很感謝你!」這著實令我相當感動。在教學生涯中,我始終感恩擁有的比別人多。一路上,學生及家長給我滿滿的回饋與支持,就是對我教學的最佳鼓勵。我想身為一個老師的價值,在於如何投注關懷與愛在學生身上,也在於如何為學生創造更遼闊的視野,給予孩子最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我也鼓勵他們用勇氣與信念乘載滿滿回憶與祝福,畢業後也能夠持續認真學習,努力地活出生命的色彩,不要被自己的框架設限,只要努力開創,就能勇敢追夢,在人生路上發光發熱,一如六月的驕陽般,燦爛、炫麗!

🖼️ 我想,畢業不是分離,而是能量的延伸!我也衷心期許每個畢業生不求飛得高,但求飛得穩,飛得自由與自在,願他們帶著師長們的祝福和叮嚀,揮動信心的翅膀,用眼去觀看,用心去領受,在開闊天空裡,盡情逆風展翅翱翔,迎向寬廣光明又充滿機會與挑戰的未來,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璀璨人生。

🙋‍♂️ 作者簡介與作品發想:杜弘毅,嘉義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目前在臺南市崑山國小擔任教師,喜歡透過文字記錄生活。因為,點點滴滴的故事,呢喃著過往的歲月,那些鋪陳生命經驗與情感的回憶,都有值得紀念及省思的地方。

韶光荏苒,擔任國小高年級班導師與扶助教學老師多年,在任教過程中,看到一些問題,也學到許多寶貴經驗,除了看到學生的成長,和學生互動的經驗也讓我獲益良多。

💞 我總認為自己相當幸運,能夠在熱愛的工作崗位上努力耕耘,將心中對於教育的夢想藍圖付諸行動,陪伴許多身心障礙的孩子走一段人生路,成為學生成長的夥伴,讓他們得以發覺這世界的美好。雖然,這一路走來著實辛苦,但學生們正向的回饋和進步,讓我覺得非常值得。

🫶 邀請您為支持身心障礙朋友盡點心意:https://neti.cc/dDV17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