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 【身心障礙與權利徵文系列】人行道的安全—陳暐承

【身心障礙與權利徵文系列】人行道的安全—陳暐承

一、作者簡介


筆者陳暐承 1993 年 7 月 7 日出生於臺中市,當時母親的羊水已經破裂,導致我的頭部浸在羊水中一天一夜,隔天主治醫師幫母親手術時已晚了一步,嚴重傷及運動神經造成終身行動不便,需要靠輪椅代步。民國 87 至 93 年就讀瑪利亞愛心家園特教學校,同學們全部都是身障者。由於出身自特教學校,國中之前的啟蒙階段接受的都是特殊教育,完全未蒙正規教育的洗禮,因此起步比他人慢了許多,國中時因為接觸到從未學習過的科目,因此學起來有些困難,但是秉持認真向學,堅信只要肯努力絕對有所收穫,在國三那年,參加基測、身障特考,皇天不負苦心人,當年基測考上國立臺中二中、身障特考考上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即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的前身),接著幸獲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錄取並且在 2021 年順利畢業取得法學碩士學位。

二、主題內容

 

身為腦性麻痺患者的一員,每逢開著電動輪椅出門,必定再三體驗「臺灣人行道簡直是輪椅地獄」的不雅封號,以下列舉親身遭遇的情境︰

  1. 人行道或騎樓高低落差過大,經常導致電動輪椅有地方上去卻沒有地方下來,也就是上得去下不來的窘態。
  2. 人行道或騎樓停滿機車,使得電動輪椅難以行駛。
  3. 人行道或騎樓寬度太窄,使得電動輪椅無法通行。
  4. 機車或汽車的車身一半停在人行道,使得電動輪椅窒礙難行。
  5. 人行道或騎樓路面凹凸不平,輪椅行駛過程震動不斷,造成身障者的不適。
  6. 人行道或騎樓堆滿雜物,使得電動輪椅無法行駛。
  7. 人行道或騎樓在施工,使得電動輪椅無法通過。
  8. 人行道設有冷氣室外機、變電箱或電線桿,使得電動輪椅難以行駛。



以下將以圖片證明上述觀點︰

圖1. 人行道或騎樓高低落差過大

圖1. 人行道或騎樓高低落差過大

 

圖2. 人行道或騎樓停滿機車

 

圖3. 人行道或騎樓寬度太窄:騎樓側與路側皆設台階

 

         

     

 

 

 

 

 

 


圖4. 人行道或騎樓寬度太窄:騎樓側設台階

 

綜合上述觀點,雖然政府一再宣導︰「電動輪椅不能行駛在馬路上」,實際上電動輪椅行駛在馬路反而比在人行道來得安全,因為在馬路上不會遇到輪椅無法行駛的情況,只需注意車輛即可。


三、心得感想與建議

雖然政府一再的宣導︰「電動輪椅不能行駛在馬路上」,大家都知道電動輪椅不該在馬路行駛,但是人行道停滿機車、騎樓崎嶇不平,輪椅在騎樓上得去卻沒地方下來,所以當政府相關單位在宣導時,請事先加以考量︰

如果人行道或騎樓很平坦,輪椅可以暢行無阻,那麼輪椅何需在馬路上冒險呢?不單是一味的宣導,請站在輪椅族立場設想。如果電動輪椅在充滿障礙的騎樓或人行道行駛結果發生意外,試問由誰來負責呢 ?

因此,至盼政府能夠盡快提出具體的法案,切實改革機車的違停,以及改善騎樓或人行道高低落差過大的問題,還給輪椅族一個暢行無阻又安全的人行道或騎樓,避免必須冒著生命安危,被迫將電動輪椅行駛在馬路上與汽機車爭道,置自身於險境。

身障者身體上雖然受到限制,但是大多數的身障朋友仍然有必須出門的時候,跟常人一樣,外出洽辦事務以及購買日常生活物品,身障者也是人,既然身為人就應該擁有基本的人權,相信在我們中華民國 (臺灣) 高度自由民主法治的國家,絕對不會漠視任何一位國民的權利,民主並非口號,乃是要付諸實際的行動才是良策,希望政府重視身障朋友的權益,莫讓身障朋友們因為環境的友善不足,而導致雖然必要出門卻因為擔心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而致裹足畏行。

2006 年 12 月 13 日,聯合國「為促進、保障及確保身心障礙者,完全及平等地享有所有人權及基本自由,促進固有尊嚴受到尊重,降低身心障礙者在社會上之不利狀態,以使其得以享有公平機會參與社會之公民、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領域」,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2008 年 05 月 03 日開始生效,此公約為 21 世紀第一個人權公約,提升全球身心障礙者之權利保障。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八大原則

  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自己做的決定。
  2. 不歧視。
  3. 充分融入社會。
  4. 尊重每個人不同之處,接受身心障礙者是人類多元性的一種。
  5. 機會均等。
  6. 無障礙。
  7. 男女平等。
  8. 尊重兒童,保障身心障礙兒童的權利。

 

人行道充斥障礙實則已經違反上述公約的「環境無障礙」,以及使得身障朋友因為環境不友善致無法融入社會。另者,中華民國 (臺灣) 現在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相對的,高年長輩人口數愈來愈多,使用輪椅的長者數快速成長,而且,年輕父母也會帶孩子出門,再者,一般民眾也可能偶遇意外受傷,所以人行道或騎樓的無障礙實在刻不容緩 ! 建請政府正視此議題。


🛞我們的城市需要改變!一起關注無障礙環境,為更友善的臺灣發聲:https://neti.cc/PJWGAR0

🫶更多關於陳暐承的生命故事:腦麻生拿碩士 陳暐承:不放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