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與權利徵文系列】:以安全為名的障礙—簡怡珏
「為了你的安全,所以你不能⋯⋯」這句對障礙者來說再熟悉不過的起手式,算不算是一種歧視呢?
我的男友 Rock 是一名因為保溫箱管理疏失而失明的視障者,但障礙並沒有阻止他探索這個大千世界,好奇心是他的人格特質,因此,我們很常一起出外旅行。交往前,我對於「障礙者」的認知就是身體有殘缺的人,但隨著了解更多障礙者的處境,我發現身體某種能力的缺失只是第一層障礙,第二層是無障礙硬體的缺乏,第三層是世人的錯誤認知。
有一次我們要搭飛機出國旅遊,在航空公司櫃檯處理好報到手續,準備要搭手扶梯上樓前往海關時,突然聽到有人說:「你那是手杖嗎?那這樣你不能搭手扶梯要去搭電梯。」發話者是一名穿著保全制服的女性。「保全」顧名思義是維護大家的安全,她站在我們面前要我們走去比較遠的電梯,而不能搭就在眼前的手扶梯。
我們當然不願意捨近求遠,詢問她為什麼我們不能搭手扶梯。
果然出現「為了你的安全,所以⋯⋯」
我們表示沒有意願搭電梯,她的態度還是一樣覺得我們「不知好歹」。瞧見與對方有很大的認知落差,請她通報她的主管前來了解狀況。主管來了,聽了兩造說法後,表示保全人員只是建議,但她的態度很明顯不是建議,甚至一開始確認 Rock 是拿白手杖後,更明確要求我們去搭電梯。沒有任何法規會規定視障者不能搭手扶梯,因為一旦寫出來,那就是妥妥的歧視。
當我們把被阻止的影片放在我們的 FB 粉專,希望宣導「視障者是可以跟大眾一樣選擇搭手扶梯」,結果引來非常強烈的正反兩極意見。支持的人認為「視障者本來就可以自由決定要不要搭」,反對的人認為「如果你摔下來誰負責?幹嘛刁難保全?」,甚至說出「看不見就不要出來害人」這種攻擊性語言。
「出事誰負責,所以為了你的安全不要⋯⋯」可能是很多人以為這是為障礙者著想的話,殊不知這只是自以為的傲慢。這種基於假設性的情緒勒索不只沒必要也沒有幫助,因爲每個人都有可能出事,因此,我們才有保險、醫院和法院,且整個社會要對容錯率有更高的承擔,當弱勢一方透過練習漸漸壯大其自身能力,我們才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公民社會,要不然「包容多元」永遠只會是口號。
身心障礙者除了面對自身身體和精神上的障礙,還有更多是來自社會環境的障礙。如果我們把障礙者,視作誰都有可能發生的事,或許就不會有差別待遇。
歷史上曾有許多因為歧視而發起的平權運動,有種族、膚色、性別、性傾向等,障礙者的平權雖然比較晚開始,但也非常鏗鏘有力,甚至聯合國也基於提升障礙者權益,對於「歧視」有了非常明確的解釋。
根據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對於歧視的定義,指基於身心障礙者而加以區別對待、排斥或限制,其目的或效果損害或剝奪與其他人在平等的基礎上認可、享有、或行使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領域的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它包括一切形式的歧視,包括拒絕提供合理的便利。
對障礙者說的話構不構成歧視,可以用「這是障礙者本身的意志嗎?」以及「合不合理?」來檢視。就算對待小孩子也要講求禮貌和尊重對方的自主權,何況是對待一個心智成熟的大人呢!
再者,我們應該鼓勵視障者都拿起白手杖,驕傲且自信的走在所有陌生的土地,明白白手杖是用來輔助的,而不是讓別人識別出你的障礙身份進而阻止。視障者最需要的不是硬體的輔助,而是人心的同理。
泰國的無障礙設施比臺灣少很多,就算是首都曼谷,導盲磚也是非常少見的。但有一次我們搭完遊艇要返回碼頭改搭小船時,一名碼頭的工作人員從我手上接過 Rock,雖然我用英文表示「沒關係!我可以帶」,但工作人員繼續抓著 Rock 的手帶他上小船。對方非常明顯不會「人導法」,但他的積極和善意感動了我們。
其實人與人的相處不就是這樣嗎?
在障礙之前,我們都是「人」,所有可能會發生在人身上的事或危險,無論有沒有障礙都是一樣的機率。但為了小概率的出事而限制或阻止,這反倒變成大範圍的障礙環境,沒有人可以幫障礙者做決定,無論這件事是安全還是危險的。
作者簡介
簡怡珏,天秤座 B型,註定是一個情緒強烈,如風一般的女子。
這世上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看電影和旅行,與視障男友一起創立明盲共遊品牌「Rockeye 你遊」,希望視障者和明眼人可以透過旅行互相了解,在平等開心共融的環境下達到無障礙旅行。
作品發想
「這是為了你的安全」是我在男友身邊最常聽到的話語第二名,第一名是「你好樂觀喔」。似乎這社會覺得障礙者就跟嬰兒一樣既脆弱且無自主能力。以前總覺得這句話怪怪的,後來上了CRPD 的課,才意識到原來障礙者面對的歧視是多麽廣泛且讓人心乏。
🫶 打破偏見,讓我們一起用愛支持身心障礙者的障礙與權益!讓包容從理解開始!https://neti.cc/7vepP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