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公益聯盟 - 偏鄉小校共伴計畫】:打開偏鄉教育新思路
台灣將高中以下偏遠地區之學校分為「偏遠、特殊偏遠以及極度偏遠」三個級別;教育是讓孩子與社會、世界接軌最重要的橋樑之一。
但在偏遠的校園裡,不是每一個學校都有足夠的資源,除了透過政府單位對偏遠小校的補助外,
台灣公益聯盟從 2022 年開始推動 - 偏鄉小校共伴計畫,希望藉由學校間的互動,
讓更多資源注入偏鄉小校,並藉由教育專家、企業及NPO 與校長、老師的相互交流、學習,
讓資源共享也讓因少子化面臨廢校危機的小校能持續經營,同時帶動社區活化,重新找回當地的生命力。
我們都知道台灣的城鄉發展不均衡,大多資源都集中在城市;也因為工作機會的關係,
許多偏鄉的家長被迫離開原居住地及孩子,往城市發展,
導致偏鄉小校中,弱勢家庭以及隔代教養學生的比例較高,
於是學校老師們成為了「校長媽媽」、「老師爸爸」,還額外承擔了孩子課後輔導與活動陪伴的責任。
除了需要身兼多職外,通勤的長時間及高成本也讓師資流動率大增。
如果沒有穩定的教學資源,更有機會因為城鄉差距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到偏鄉孩子的未來。
台灣公益聯盟在觀察到這些現況後,於 2023 年起串連了雙北 10 所偏鄉國小,
促進跨校資源分享,建立小校交流的平台;同時也為資源較匱乏的學校提供個別發展支持,希望藉由台灣公益聯盟的努力,
為學校挹注所需支持,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公平的教育機會。
連結偏鄉小校除了對學生有一定的助力外,透過學校、校長、老師間的資源共享及經驗分享,
讓學校發展出自身特色;避免廢校讓孩子上學需要舟車勞頓的窘況,讓偏鄉教育更穩定、家長更加放心。
2024年的偏鄉小校共伴計畫,透過共識會議聚集了各校大家長──校長們,凝聚對焦相同的方向;透過師培共識營及優質教案選拔活動,
創造偏鄉老師們跨校共學與教學資源分享的平台;並在第4季舉辦了 3 場小組跨校交流的活動,
讓偏鄉的學生有機會跨出校園,在交流的同時建立不一樣的視野與技能。
2025 年度,台灣公益聯盟預計會建立更深更廣的小校共伴圈,將雙北的經驗往外推廣,
讓偏鄉小校有更多的資源結合,繼續陪伴老師們為偏鄉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