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琴音樂灌溉孩子們夢想的種子_提琴家黃聖彥老師
用提琴音樂灌溉孩子們夢想的種子
提琴家黃聖彥老師
音樂的力量絕對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委內瑞拉的音樂教育家,也是El Sistema(委內瑞拉國立青少年管弦樂團系統教育)創辦人何賽.愛博魯(Jose Antonio Abreu)曾說過:「只要你將一把小提琴放在一個孩子手上,這孩子便永遠不會去碰槍枝」,但是對於教育資源貧乏的偏鄉孩子來說,學習音樂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黃聖彥老師卻替嘉義縣大埔鄉和平村的孩子們實現了。
黃聖彥老師是一位專業製琴名師兼小提琴家
黃聖彥老師自幼就學小提琴,擁有日本國洗足學園音樂大學大學院小提琴演奏碩士,師事東京交響樂團首席磯恒男先生,是一位專業提琴老師,從事提琴音樂演奏及教琴工作。然而一把小提琴費用不斐,而且會損壞,「琴壞了誰修?」因著這樣的想法,黃老師向專業製琴師學習製琴,就此踏進製琴的工藝世界中。
黃聖彥老師在偶爾的機會下認識嘉義縣大埔鄉和平村吳倚豪村長,兩人具有相同的熱情與目標-用提琴翻轉偏鄉,因此黃老師自108年開始,每週三、四從台北開六小時的車到和平村,教孩子及社區長者們拉琴、製琴,至今已持續大約兩年的時間,每週如此、從未間斷。大埔鄉依傍著曾文水庫,水庫上游會沖下許多漂流木,基本上都是廢棄物,但卻是製作提琴的重要材料,黃老師在授課之餘,會親自到河邊挑選適合的木材。製琴要從基本木工開始學起,林林總總的基本功夫,就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透過樣板製作、刨製、切削、描繪、拉鋸、雕刻、黏著及雕刻等功夫,漂流木才能成為一把可拉奏的小提琴,過程中黃老師細心地講述製琴技巧,也會即時給予學員幫忙,讓生硬的技術課程中,多了許多人情的溫暖。
黃聖彥老師教導製琴,專注著手中的工具及木材,想要做出一把好琴。
黃老師對孩童的提琴課規劃,是從簡易樂理、認識五線譜及音符開始,熟悉基本運弓拉奏後進而練習演奏曲目。黃老師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不論有無音樂基礎的孩子皆可學習。提琴課時,孩子們都會認真聆聽黃老師的說明、眼神專注在五線譜上,非常珍惜課程的每一分鐘;黃老師對提琴音樂的熱情,也是孩子們最佳的典範。學拉琴的過程固然辛苦,但當孩子們可以把一個個蝌蚪般的音符幻化成一首美妙的曲子時,不僅是黃老師的驕傲,孩子們也感到偌大的成就。
黃聖彥老師教孩子拉琴,每個孩子都是小小音樂家。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於今年初拜會和平社區吳倚豪村長時,有幸認識黃聖彥老師,有鑑於於吳村長及黃老師的理想與公益聯盟的目標有志一同,因此公益聯盟義不容辭地挹注資源、予以支持,希望讓黃老師的對提琴音樂的熱愛,可以持續發光發熱,讓和平村翻轉成為「小提琴村」,也為社區的孩子們的未來帶來希望!
了解更多偏鄉藝術培力—「漂流木變小提琴圓夢計畫」